近日,隨著最后一塊重達128.8噸的預制構件頂板拼裝就位,深圳地鐵16號線二期龍興站完成全部拼裝,標志著這座全裝配式地鐵車站順利拼裝完成。
當前,建筑業向著工業化、數字化、綠色化發展,裝配式建筑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,裝配式地鐵車站在深圳、青島、無錫等城市應用成功,地鐵車站施工技術迎來創新發展。
成功離不開技術創新
深圳地鐵16號線龍興站全長298米,整體裝配率達79.5%,是粵港澳大灣區首批裝配式試點地鐵車站。整座車站由595塊“積木”現場按順序拼接成型,其中頂板重達128.8噸,為國內地鐵裝配式車站單塊構件重量之最。
據悉,龍興站地處巖溶發育區,為“內支撐+大分塊+全裝配式”,國內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,實現大型預制構件的精準吊裝是施工面臨的最大難題。據項目負責人介紹,為安全、高質量完成拼裝施工,項目團隊創新應用設備狀態自動化監控系統、全生命周期BIM可視化平臺、盾構智能化管控平臺等多項“黑科技”,在安全管理上實現了由“人防”轉為“技防”,也在地質勘查、設計優化、工程質量把控、機械化減人、工程推進、產業工人培育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,實現了良好的效果。
在山東省青島市,地鐵7號線二期營普路站裝配段主體結構關鍵節點施工前條件通過驗收,該站為地下兩層島式明挖裝配式車站,裝配段共計107環,每環由7塊預制構件組成,整體由612塊“積木”在現場按順序拼接成型。項目創新使用全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智能建造一體機(“ME型智能門式起重機+分離式整體拼裝臺車”),進行智能裝配施工,通過在智能門吊與拼裝臺車間設置統一數據接口,實現兩大設備一體化管控,整體拼裝效率提升100%。同時依托門吊防搖擺系統、精準定位系統、智能監控系統BIM動畫模擬等技術創新措施,保障拼裝作業精度控制,提升吊裝作業安全穩定,從而實現拼裝過程的高效、優質、安全目標,全面提高工程建設全周期安全管理水平。